根据学校 “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,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”的办学方向和“创新兴校,特色强校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形成专业特色,服务地方经济发展”为奋斗目标,以就业为导向,结合本学院实际以及“十一五”形成的客观基础,制定《yh533388银河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。
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校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新形势,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,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布局组建了yh533388银河。经过5年的发展,经管院已形成一定规模,并且初步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。
——办学思路明确,办学规模逐渐扩大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在我校促进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的政策指导下,我们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,市场需求为导向,科学论证设置新的应用技术型专业。解放思想、转变观念,探索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,精心塑造“应用技术型”学生。截止“十一五”末,经管院已从最初的1个专业和42名学生发展为3个专业、专任教师20名、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991人的大系,大幅度地扩大了办学规模。
——专业与学科建设初具规模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经管院设置了市场营销、物流管理、财务管理3个专业,均为管理学所属二级学科工商管理所设专业。
经管院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、知识结构合理、经济与管理交叉、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学术队伍。每年都组织教师修订和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、教学大纲,使专业培养方案能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。
大力加强课程建设,积极进行课程改革,推进精品课程建设。作为应用技术型专业,在考核方式上突破传统的“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”,以考核学生实际应用技术能力为主。现在一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已经进行了改革,如《谈判与推销》采用模拟谈判形式考核、《管理信息系统》采取设计信息系统的方式考核等。部分专业课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,如《市场营销学》、《经济法》、《谈判与推销》、《经济学》等课程,教学效果良好。
——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院共引进专任教师17名(原有3名)。现有专任教师20人,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6人,学士学位4人。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人,36-40岁的2人,41-45岁的1人。现有教授1人,副教授4人,讲师8人,助教及未定职称7人。为迅速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,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业务提高培养方案,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。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,专任教师中80%以上已获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。其中,有至少1年实践经历的占11 %,能够基本履行相关业务职责。
——教学改革取得新成绩。3年来,经管院教师共承担教学研究项目10项,其中省级4项、校级6项。共发表教学建设方面论文11篇,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、教学优质奖2项。目前暂无省级或校级质量工程项目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们立足于“应用”,全力推进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实践环节、考核方式、师资队伍等建设与改革: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,坚持以行业需要为导向,压缩理论课时,增加实践、实训课时;在教学方法上,大力推进落实讨论式、辩论式、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,并且不断开拓能够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,如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;在实践教学方面,经管院开展了业内人士讲学、课程社会实践、课程论文、教师社会实践、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、组建地方行业研究团队、学生自主创业、职业技能训练、教师持双证上岗等活动,从多方面、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。
——科研水平不断提高。“十一五”期间教师共发表论文50余篇。承担省(地)级科研、教研项目5项, 3项已经结题,其中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,并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。承担校级科研、教研项目18项,其中13项已经结题。专任教师年人均发表文章1篇,寒地黑土方面文章13篇,获得黑龙江省第十二、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及佳作奖3项。“十一五”期间形成了兰西亚麻产业发展研究、寒地黑土经济发展研究、绿色产品商标法律保护等几个较有影响的科研方向。
——实训基地建设成绩突出。“十一五”期间共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6个。其中校内实训基地6个,即物流实训室、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、会计实务训练基地、市场营销协会、模拟谈判室、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训基地。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,包括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泰华医药连锁有限公司、华晨商贸有限公司、长安物流、中邮物流、江海证券、正德人寿保险公司绥化分公司、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绥化分公司、望奎双汇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、兰西兰亚麻业、冰天麻业、博艺麻业、凯旋麻业制品有限公司等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。2006级、2007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已经被安排到基地进行实习。
——形成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。 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,积极推进教学建设及改革,大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。推行了讨论式、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,开创了业内人士讲学、组建地方行业研究团队、院企合作科研项目、学生自主创业等实践教学模式。以学生社团为媒介与企业合作项目,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、了解社会,服务地方经济建设。目前,累计聘请了60余位业内人士进行讲学,组织学生社会实践80余次,组建地方行业研究团队5个,在校期间自主创业的学生共8人,建立实习、实践基地共16个。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之路,获得我校实践教学评比一等奖,得到黑龙江晨报、生活报、绥化日报、绥化晚报、yh533388银河学报等省市媒体的宣传报道。
——办学条件得以改善。经管院现有综合实验室3个,课件制作室1个,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。2006年以来,建成了3个多媒体授课教室,能容纳学生380人。2008年,学校又为市场营销专业建立了一个微机装机容量60台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。2009年,建立模拟谈判实验室及财务管理实验室。 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:
1、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,尤其是新设置的物流管理、财务管理专业;职称结构、年龄结构不合理,未形成梯队,缺少科研水平高的学科骨干。
2、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存在较大差距。质量工程中涉及的主要项目,如精品课、教学团队、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等方面,由于制约因素较多,亟待加强和改进。科学研究现状不容乐观。科研成果数量少,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和反馈程度较低;承担高层次的科研立项少,科研承担分布不平衡;协同攻关的水平较低;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亟待提高;服务地方的意识和水平仍需提高。
3、专业实习实训还需深化和加强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加大投入,与企业等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还要进一步加强。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数量、条件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,应增加和改善。
以我校“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,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”的办学理念为指导,以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原则,以就业为导向,规划yh533388银河在“十二五”期间的发展建设。进一步转变思想、更新观念、大胆创新、追求特色,坚定推进“三建一改两合”工程,走“产学研”、“校事企”相结合的道路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,逐渐形成专业的特色及优势。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,增强综合实力,加快发展速度,使经管院的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经管院将继续完善本科教育,培养全日制统招本科生。扩大办学规模,逐步发展为千人以上二级学院。筹建经济类专业,逐渐形成经济与管理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,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、农村物流网络、中小企业会计等若干方向的专业特色建设。培养动手能力强、熟悉基础业务操作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、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经管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:以现有的市场营销、物流管理、财务管理专业为基础,继续挖掘会计学等管理类专业(如会计学专业未获批准,则设置财务管理会计学方向),积极申报保险(保险营销模式)等经济类专业,形成经济与管理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。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,争取建设2—3门院级精品课程、1门省级精品课程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,塑造专业特色,争取1—2个院级重点专业、1个省级重点专业。把经管院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、专业优势突出、教学管理规范、毕业生就业率高、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高、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二级学院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,巩固现有专业招生基础,积极开设新的专业,到2015年,经管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总数达到近1400人。
建立一支数量较为充足,素质优良,动手能力强,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。到2015年,专任教师队伍的数量应达到41人。其中市场营销专业12人,物流管理专业13人,财务管理专业13人,会计学专业教师3人。学历结构上,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,其中博士2-3人。年龄结构上,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人,36-40岁的3人,46-50岁的3人。职称结构上,教授3-4人,副教授5-6人,讲师18-20人(详见各专业专任教师规划表)。学缘结构上,新入职教师均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,所学专业均为符合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专业,省外大学毕业的占20-25%。
继续加强现有3个专业的建设与改革,争取将市场营销、物流管理建设成校级重点专业,同时积极申报会计学、(保险营销模式)等新专业(方向),专业数达到5—6个,形成管理与经济两大学科并举、专业门类相对齐全且相互支撑的格局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室、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。建成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、农产品营销实训室,新建5—10个实习实训基地,特别要加大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力度。基本满足各专业的实训教学、模拟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需要。
到2015年,力争在市场营销学、会计学、微观经济学、谈判与推销、物流管理、公共关系等课程中,至少2-3门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,至少有1门为省级精品课程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平均每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40篇,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;平均每年完成科研课题15项,努力争取纵向课题;平均每年取得科研经费10万元;平均每年出版著作或教材1部,争取2-3项省级教改立项。
科研内容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从不同专业角度紧密结合“寒地黑土”品牌建设、绿色物产营销、绿色物流、低碳经济等开展特色研究。鼓励青年教师早抓科研、抓好科研,形成方向及特色,产出较多的优秀成果。以科研带动教学,发挥知识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。
扎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,毕业生就业率实现“两个不低于”目标。努力使实习、实训与就业基地共建,逐渐形成区域规模效应。
1、巩固和夯实学科专业基础,以学科带动专业,以专业涵养学科,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格局。
(1) “十二五”期间,经管院将在巩固现有3个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上,组织申报2-3个新专业,使专业数达到5-6个,力争在管理学门类有3-4个专业,经济学门类有1-2个专业,形成管经学科相互支撑、共同发展的专业格局。拟建管理学门类专业为:会计学,经济学门类专业(方向)为:(保险营销模式)。
(2)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,加快发展和完善学术梯队。围绕我院学科建设规划,继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。有针对性、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,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,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、整体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。结合科研规划,深化服务地方经济的科学研究,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,大力培养专业学术骨干。培养工商管理、经济两个学科带头人,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、物流管理、保险等专业带头人,稳步推进学科建设。
(3)培育专业特色,推进重点专业建设。 “十二五”期间,对市场营销、物流管理2个专业,在师资、教学、课程、科研、实验室、实践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,形成优势,使之成为校级重点专业,力争1个省级重点专业。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优势,形成 “农产品营销”“农村物流网络建设”等专业特色。
2、着力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,破解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的难题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们将继续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,加强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,着力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,破解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的难题。
(1)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本学院《教学管理细则》、《毕业实践环节管理办法》、《实验课教学规程》等教学管理制度,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、务求实效。
(2)定期修订和完善各专业教学计划、大纲,优化专业课程体系,努力探索课程建设与改革新途径。要进行广泛的专业社会调查,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,制定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,使培养的专业人才规格高、质量好、面向社会实际。不仅知识面广,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扎实,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,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,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。
(3)制订课程建设规划,建设校级精品课程。花大气力打造市场营销学、会计学、微观经济学、谈判与推销、物流管理、公共关系等课程团队。根据课程特点,推行课程改革。
(4)开展集体教研活动,实行集体备课制度,完善集体备课机制,大力倡导教学研究。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争当教学能手。继续实行以老带新制度,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传、帮、带作用,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当好“引路人”。
(5)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。每学期的第九周,以教研室为单位,对教师在备课、教学、作业批改、辅导、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提高教学质量。
(6)继续推进实践教学工作,发挥原有的实践教学优势,继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、方法。加强实习、实训基地的数量、规模建设,和校内自主实习基地建设,如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室等。提高实习基地的利用率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,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。创造条件,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竞赛。
(7)积极改善教学条件,加强实验(实训)室的建设与管理,加强教学设备的建设,为教学、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好好的物质条件。
3、做好科研规划,提高科研成果质量,增强科研成果应用性转化,切实为地方经济服务。
(1)强化科研意识。利用院例会、二级教代会、网站、宣传栏等载体,让教职工从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,让“科研兴校、科研兴院”的理念植根于广大教师心中,形成广大教师重视科研、投身科研的良好氛围。变“要我搞科研”为“我要搞科研”。使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。
(2)加大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。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的新观念、新思路改进和加强科研工作。对中青年教师,要加大培养力度,创造条件派教师外出进修、继续深造、参加学术会议、挂职锻炼等,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。
(3)加强应用技术型科研团队建设。引导教师将研究方向由理论研究向服务地方应用技术转化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确定科研方向和内容。求真务实,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性、有效性,原创性。科研团队与对口的企事业人员通力合作,协同攻关中小危困企业发展的课题。
(4)完善科研制度,健全激励机制,加强科研管理。把科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、评优晋职挂钩,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,树立科研先进典型。加强对科研方法的指导。
(5)加快研究成果的出版、发表及应用转化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奖。
(6)发挥教研室的研究功能,以课题为载体,以教研室为团队,开展核心教改课题研究。
4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着力解决数量严重不足、职称结构不合理、“双师型”队伍内涵建设问题。
(1)进一步提高“双师”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。在数量上,获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100%,获得二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达到70%以上。
(2)在“双师”型教师的内涵上,鼓励教师“下得去”,丰富实践经历,把职业资格切实地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,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际和课题攻关结合起来,从而引领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实习、实训、见习。积极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内涵所规定的模拟实践,真正实现“双师”型教学与实务操作。
5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,改善校内实训条件,巩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做好社会服务,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。
(1)多方面争取实践基地的建设资金。除学校及经管院的投入外,积极申报国家或省的资助项目,与企业合作共建。
(2)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增建1个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,扩建财务管理实训室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,与地方企业合作,为地方提供咨询、培训等服务。
(3)建立和巩固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,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沟通,建立合作互利的长效机制。
师”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。在数量上,获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100%,获得二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达到70%以上。
(2)在“双师”型教师的内涵上,鼓励教师“下得去”,丰富实践经历,把职业资格切实地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,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际和课题攻关结合起来,从而引领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实习、实训、见习。积极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内涵所规定的模拟实践,真正实现“双师”型教学与实务操作。
5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,改善校内实训条件,巩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做好社会服务,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。
(1)多方面争取实践基地的建设资金。除学校及经管院的投入外,积极申报国家或省的资助项目,与企业合作共建。
(2)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增建1个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,扩建财务管理实训室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,与地方企业合作,为地方提供咨询、培训等服务。
(3)建立和巩固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,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沟通,建立合作互利的长效机制。
内涵建设问题。